491人学习
手机
用手机看
学科网APP
或其他应用
扫描二维码
收藏
¥5 购买单讲
¥3.9 购买本课程
信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
李峰
共7讲
第一节 什么是探究学习
第二节 信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
第二节 信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
第三节 探究学习的资源准备资料收集
第四节 探究学习的课堂导入主动建构
第五节 探究学习的实践评价总结拓展
第六节 不同信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
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探究学习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有了十分具体的实施流程,那么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探究学习进行完美的融合,这就是本节课重点讲解的内容。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教师了解什么是探究学习及探究学习的优势,知道信息环境下探究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如何利用百会维基这一工具开展信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课程利用物理学科中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这一节作为探究问题,开展了一次具体的信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过程,首先教师注册维基账号,新建维基站点和页面,将探究问题发布到维基页面上,并设置页面权限为可编辑,为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做好准备。学生登录维基网站获取探究问题后通过搜索引擎得出初步的结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也可能产生的新的问题,将初步结论和新的问题发布到维基站点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给出支持学生进一步开展探究的支持材料。学生根据支持材料完成探究过程并形成总结报告上传至维基网站,教师浏览总结报告并给予评价,最后布置实践作业。在介绍信息化探究学习的时候,本课程结合了一个具体的教学实例,完整的演示了一次探究的全过程,并详细的展示了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素。通过这种案例法不但能让老师了解探究学习的含义,而且可以从技术角度上解决信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为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开展信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课程重难点

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问题的支持材料查找及结束探究过程的时机。探究学习中的探究问题必须是具体的、全面的、可执行的。支持学生探究的教学资源设置必须合理,不能出现探究问题和支持材料“脱节”的现象。信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是一个循环进行的过程,提出问题——给予材料支持——得出探究结论——给予评价并提出新问题(新问题由学生发现或教师提出)——给予新的材料支持——得出新探究结论——给予评价并……,如此反复,直至得出师生都较为满意的结果为止。


课程亮点

1.课程具有“指导性”,契合教学

2.在体现国家顶层设计的核心观点的同时,为一线老师们提出可思考、可复制、可推广的具体操作建议。

3.名师专家点评分析,助力教师成长


课程大纲

本课程总计分为六个小节。

第一节:什么是探究学习。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如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习的中心。而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然后从建构主义认知角度分析如何弥补这些不足,引出探究学习概念,介绍探究学习有哪些优势及探究学习的三要素:环境、教师和学生。

第二节:信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从理论上对信息化探究学习的前期准备,信息化探究的具体实施,信息化探究的评价拓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和探究过程中使用到的信息工具,进行了一个简要的介绍说明。

第三节:探究学习的资源准备、资料收集。结合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这节课,详细介绍了教师如何使用百会维基网站进行资源的准备和学生如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搜索引擎得到教学资源。然后具体演示了操作过程。

第四节:探究学习的课堂导入,主动建构。本节仍然结合上一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学生将总结的探究问题初步结论及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上传至维基网站,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维基页面上给予教学资源支持,帮助学生的探究学习。然后具体演示了操作过程。

第五节:探究学习的实践评价总结拓展。本节继续使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这一知识点,详细介绍学生根据教师给予的支持材料总结得出探究问题的结论,并将结论上传至维基网站,教师浏览学生的总结文件,并在百会维基上对学生上传的这个文件进行评价,最后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然后具体演示了操作过程。

第六节:不同信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具体介绍了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开展及所需要的硬件环境。怎样在缺少信息化终端设备的多媒体环境下开展探究学习,以及在没有信息化设备的教学环境中如何开展探究学习。




适合人群

适用于每一位想要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设计的教师

购课须知
  • 课程分为会员专属课程、免费课程与名师精讲课程;
  • 会员专属课程,在会员有效期内可反复学习,如单独购买,可永久学习该课程;
  • 名师精讲课程无论是否为会员用户,均需单独购买,购买后可永久学习;
  • 版权声明:本课程相关知识产权归学科网所有,严禁翻录成任何形式,严禁在任何第三方平台进行传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