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首先,此节主题班会课上,完全颠覆了传统主题班会的做法,真正把学生当成了体验的主体。观察、游戏、交流、写作、展示,这一切的主体都是学生。为什么不可以把“过度玩手机有危害”这个道理直接告诉学生?那样不是更直接吗?如果我们是在传授学生某种知识,这样当然是可以的,在人类几千年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总不能都让学生去发现。但道德的成长,却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而是必须通过行为主体的自我体验,从而自我感悟,自我成长。
其次:虽然冯老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了主体地位上,但并没有完全放任自流。在展示阶段,学生提到了一个细节,正在孩子们玩橡皮泥玩得分不开时,老师说:“我们就像白色的橡皮泥,而电子产品就像深色的橡皮泥。”这句话言简意赅,就像觉悟者去点化芸芸众生一样,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一个眼神,都会让人开悟。所以,教师在主题班会中的精心设计和精巧点拨还是可感可见的。
第三:在冯老师的主题班会课上,老师与学生同写,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其意义非常大。主题班会体验课上,学生去体验、去成长,老师有没有体验和成长?当然会有,而老师的体验和感悟,因为受到自身知识储备、个人修养等诸方面的加持,一般情况会比学生更深刻一些。而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就在这里发生了。
第四:我还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样的主题班会如果上多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信心都会有明显提高。虽然冯老师一开始就把体验式主题班会跟随笔化写作进行了明确的区分,但这种触及心灵的体验,又怎么会跟写作截然分开呢?二者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在立德树人和言语动力激发这两点上,二者是相通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生命力所在。
课程亮点
1.通过体验式活动,引发学生感悟,完成育人目标
2.学玩交互,学生自主感悟,教师不强行引导干涉
课程环节
1.尽情玩一玩:游戏合作、快乐体验(活动体验)
2.开心说一说:现场采访、分享感悟(思维拓展)
3.畅快写一写:感悟落纸,真情表达(感悟书写)
4.得意展一展:自由交流,共同分享(情感分享)
5.以知促行:总结反思,评价改进(持续影响)
学科网AI研修公众号
学科网App